在6月9日的圆桌讨论中,知名媒体人龙建刚围绕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学者、专家秦朔,佛山商道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杨望成和企业家广东珠江开关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柏成、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凌峰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他们看来,创新、坚守、务实、敢为人先、业精于勤、业精于新,这些都是佛山企业家精神。
秦朔(知名人文财经观察家):佛山企业家要勇为天下尖
秦朔
“佛山举全市之力倡导企业家精神,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佛山的企业家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尖。”“企业家不等于赚钱家,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
大讨论活动中,秦朔作为主讲嘉宾,作了《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未来》的主题演讲,金句频出。在他看来,开创新生意并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创业者是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化的领导人同样是企业家。
佛山企业家不仅要“先”更要“尖”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商业史及企业家精神的学者,主题演讲一开始,秦朔就直言,佛山GDP在中国城市排行榜上排在十几位,但是像佛山这样举全市之力倡导企业家精神的城市,在全国都非常少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出于工作原因,秦朔就与佛山企业有了渊源,其中,碧桂园是他至今仍在关注的企业之一。“碧桂园的杨国强从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走到今天非常了不起。”他回忆,早年碧桂园买断了广州一家报业集团当天的报纸,所有广告都是凤凰城。“报纸广告全是碧桂园,这在当时对于公众吸引力多么强大。这就是敢为天下先。”
秦朔在研究中国商业史上的巨头竞争时发现,在这些巨头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股不服输、做到更好的信念。碧桂园也是如此。
秦朔直言,在杨国强的内心,他也是要做第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碧桂园在公司内部做了各方面的调整,包括实施了从台湾学习过来的内部合伙人制度。在他看来,碧桂园这些年的迅猛增长,也与这种机制密不可分。
现场嘉宾聆听专家的精彩发言。
而何享健是另一位让秦朔肃然起敬的佛山企业家。
早在1991年,秦朔就关注到美的的创新探索。当年,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马军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去了美的,成为顺德当地企业中第一位“博士打工仔”。这也是美的引进的“马军模式”。
“当年我来美的采访,何享健开车带着我在美的转了一圈。他说美的将来就是要靠人才,不能只靠本地人。这就证明了佛山的企业家调配资源的心态是开放的。”秦朔表示。
在过去的五年里,美的通过从外延扩张的增量模式转向价值提升模式,发生了惊人变化。秦朔表示,美的收缩了在工业园、生产线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砍掉了不挣钱的品类,成为一家高度重视研发的高效率全球化企业,从一家横向公司变为纵向公司,实现了价值提升。
“一个企业家敢于自我检讨、鞭策,然后去创新,去学习,做到尖端,这就是我认为的企业家精神,美的就是这种敢为人尖的典范。”秦朔直言,他从佛山企业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都可称企业家
在演讲过程中,秦朔也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在他看来,这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得到激励、劳动成果通过市场交换、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家精神结合的成果,也是企业家、创业者、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史诗。
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秦朔现场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他指出,从狭义上说,企业家就是创业者,开创新生意并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化的领导人、职业经理人也同样是企业家。比如美的集团现在的掌舵人方洪波。他认为,企业家的身上具有冒险、创新、有洞察力的特质。
“企业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了不起的,一个企业要存活、发展的概率是不高的。”秦朔曾在国家工商总局做过数据调查,中国每天就有3家有限责任公司开办,每天注销1个,创办的公司中,只有70%能在一年内开业,开业的只有70%能在一年内产生收入。秦朔指出,有收入不代表盈利,能够在一年内实现盈利的企业,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可以说,成功的企业是九死一生,风险是企业家必须要承担的。
企业家也是能在特定时空里,把机会变成现实的一群人,对机会的警觉是企业家重要的特质。
从微观层面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是靠企业家支撑的。秦朔指出,纵观世界增长速度最为惊人的企业,没有一家是被计划出来的,比如苹果、谷歌、微软等,他们的成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国的这类企业也是如此。
这就说明了,市场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这个过程是靠企业家的努力和嗅觉,不断试错创造出来的。秦朔提醒,政府在这个过程尽可能不要干预企业的生长,并要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秦朔认为,企业家不等于赚钱家,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
“卖汉堡不是创新,但是麦当劳是创新,因为他们把生产汉堡包变成了标准,最后变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亨利·福特没有发明汽车,但他发明了汽车生意,这也是创新。”秦朔直言,当前商业活动多,但商业文明不多;富豪多,但企业家不多。即便是企业家,一旦丧失了企业家精神,就是一个生产者。
中国“双创”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过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
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秦朔认为,从宏观上,国家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微观上,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工匠精神等。要依靠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活力和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
秦朔表示,今天中国的“双创”正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创业者,全世界最多、最复杂的消费者,很多领域有全世界最充分乃至最残酷的竞争。“双创”要做的是助力中国做强人力资本。
在他看来,未来中国企业的机遇在四个方面:一是全球配置优势资源,二是注重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三是体制改革,四是企业自身提升素质。
对于企业的提升,他所倡导的是,拥有大企业的规模,小公司的灵魂,像杂货店一样,供求直接见面,消费者有什么反应能马上知道,马上调整。
“我以前到南海,当地都是满天星般的小企业,也有说是灌木经济,没有森林。但从健康可持续角度看,就是要创业家的经济跟大公司不断地切换。”秦朔表示,佛山需要上市公司,但是政府也不能只盯着大公司,还要培育土壤让年轻人有机会去创造,能找到他的位置,这两者的平衡非常重要。
“佛山正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面,以企业家精神立市、立城,佛山是特色最为鲜明的。”秦朔表示,如果能让创新创造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城市灵魂,一座城市将生生不息。
龙建刚(资深媒体人、佛山商道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将企业家精神植入城市文明建设
龙建刚
“佛山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一支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企业家队伍。他们是佛山的精神脊梁。”龙建刚在论坛中坦言企业家精神之于佛山的重要意义。
龙建刚建议,将企业家精神与佛山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把企业家精神植入到佛山城市文明建设的体系中去。他解释,制造业是佛山的根与魂,失去了这一根本,佛山在中国的版图中将瞬间失去重量。任何制造业都需要精神的支撑,佛山要把根留住,就要把制造业留住,把企业家精神留住,以企业家精神立城、立市。
“企业家精神就像空气,平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缺失了就会窒息,它一直滋养着佛山制造业。”龙建刚表示,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佛山如果将企业家精神纳入城市文明建设,让其成为佛山文明城市的标签,也体现了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杨望成(佛山商道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年轻一代企业家将成佛企新力量
杨望成
杨望成最近在做佛山企业家调查研究工作,他发现,佛山企业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隐忧。其中的隐忧之一,就是佛山年轻企业家的精神有所“退化”。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辩证地看,也许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所思所想,正是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或许也是佛山未来的所在,至少是佛山未来发展的新力量,所以这种“退化”要打上引号,或许“退化”的本身就有进步的因素在里面。
杨望成认为,第一,佛山企业家要有更高的境界和更崇高的使命,这是佛山企业家动能的最主要来源;第二,佛山提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这要求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第三,佛山企业家要有对创新的坚守,社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去鼓励创新、坚持创新。
张柏成(广东珠江开关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是社会的 做企业要有情怀
张柏成
对于佛山民营企业,张柏成认为,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满天星斗”,才有了佛山制造业持续前行的动力。虽然大多数企业不显山露水,可它们默默发展,脚踏实地,实际上很多已经都是业界的隐形冠军。
张柏成认为,这些企业家所体现的精神,概括来说,就是集五家之长。即艺术家的情怀、哲学家的思想、军事家的决断、科学家的智慧和教育家的本领。
“做企业不是为了追名逐利,更多的是社会责任,这就是艺术家的情怀。”张柏成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家必须有艺术家的情怀,即社会责任心,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热切追求,这样才能办好一个企业。
鲍杰军(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要将企业当作作品来打造
鲍杰军
鲍杰军认为佛山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务实、创新、坚持。他认为佛山有企业家经营的土壤和环境。得益于这样的土壤、环境,企业家精神才能得到发扬。
“一个人经营企业如果能够成‘家’,这个就相当于艺术家的‘家’,画是画家的作品,音乐是音乐家的作品,对企业家来说,企业就是他的作品。”鲍杰军说。
鲍杰军曾经是大学老师,后到佛山创业,参与创办科达洁能、欧神诺陶瓷,并带领欧神诺陶瓷成为著名陶瓷品牌。“我来到佛山20多年,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佛山人,我经营企业同样是以佛山为根,在佛山的土壤里成长。”他认为,无论是本地企业家,还是外来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扎根”。
孙凌峰(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家精神是转变、适应、前进
孙凌峰
“很多人疑惑,年轻一代企业家怎么把家族企业做好?哪些方面比父辈做得更好?我从来没有去比较,而是认为我和父亲两人要共同努力把企业做好。”孙凌峰表示,父亲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年轻一代也有自己的思考。
作为家族企业的接棒人,孙凌峰坦言,更看重的是同事们的认可。自己得努力去做好自己,怀着谦虚和包容的心态去做事情,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他认为,佛山企业家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接地气。“我爸那时候创业也遇到过困难,如今把企业交给我,我也有我所面对的困难,我要去解决。在我看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才是最踏实的。”孙凌峰表示。
在孙凌峰看来,企业家精神是转变、适应、前进。在不断发展、转变的时代,年轻人每天都遇到很多问题,这要去适应并分析,然后解决,不断前进。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阮凤娟、文倩、孟伟、李黎星、王春艳、杨婷
图丨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编辑丨钟静文
|